陈思诚最近一直在刷新大家的认知。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《远大前程》中,他集监制、总编剧及主演于一身。该剧被认为极具爆款潜力。
会有喜剧、谍战的感觉
华商报:之前《北京爱情故事》是都市爱情题材,《唐人街探案》是悬疑喜剧,这次《远大前程》是民国故事,作为编剧,为什么会写这样的题材?
陈思诚:我从小受到金庸、古龙、温瑞安的影响非常大,从小看他们的小说长大的,他们的小说陪我度过了我少年时期。因为金庸写武侠就写到了清朝,写到了《鹿鼎记》,他认为冷热兵器的交界,热兵器的进入,武侠时代就终结了。但我认为还有一个后武侠时代,就是民国时期。我认为民国时期异彩纷呈,不仅有各个势力盘根错节,尤其上海,天津这样的港口城市,还有很多奇人轶事,包括侠客、侠者,像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霍元甲,还有包括两广狮虎之类的,我觉得那些人都是具备侠义精神的,所以我们想用这样一个故事展现那个时代的武侠。
华商报:创作剧本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?
陈思诚:最重要、最困难的是结构。其实这个剧本虽然创作时间长,而真正落笔的时间并不长,主要是在前期去架构整个故事,因为它是一个特别大的体量,十几年的一个跨度,我们估计一、二部,加上第三部,接近一百集整个的体量,如果我们只是一种风格或者只是一种类型的故事,会很难让观众接受。我们必须要多把一些类型放到这个故事里,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有喜剧的感觉,会有一些谍战的感觉,甚至有一些寻宝的感觉,还有一些武侠剧的感觉。如何让我们想到的这些桥段和故事很顺畅地衔接在一块,然后能让大家接受这些不同类型的杂糅,这可能是最难的故事。
华商报: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辛苦的地方吗?
陈思诚:我们这个戏因为跨度是五个多月,所以从最热一直拍到了最冷,现在拍戏都是这样,热其实还好,还有比我们更热的。那些拍古装戏、穿盔甲的更热。也有很冷的时候。大家看到的都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光鲜,其实这个行业要付出很多大家不为人知的痛苦。但我觉得这些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。
电视剧未来会越来越电影化
华商报:拍了电影也制作了电视剧,你觉得有什么差别?
陈思诚:我没有觉得电影跟电视剧有什么区别,除了电视剧的操作时间更紧张以外。我觉得未来电视剧的创作方向一定是越来越接近电影化,英剧、美剧制作的水准已经不比电影差了。只要符合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,哪种拍摄方法都不重要。
华商报:电影化具体指哪方面?
陈思诚:所谓电影化就是更有制作感、更多镜头、多角度的运用,更好的呈现。包括美术、道具、群众演员,这是我们未来一定要去追求的方向,这一部做的还有一些东西我认为是不够的,因为我们的拍摄时间确实太短了,才五个月的拍摄周期,六十集的长度。做后期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非常多的遗憾,如果再多几个月的拍摄周期可能更好。
华商报:这部剧里也有很多喜剧元素,你很偏爱喜剧?
陈思诚:首先现在大家的压力都特别大,我觉得喜剧是大家需要的一个东西,至少我更愿意看到轻松的东西。这个人物我一开始设定就是有一定喜感的主线人物。我们这代创作者会受到很多创作者的影响,不能抽离出来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受影响的环境里。我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放在一部戏里面,然后做一个杂糅,做一个嫁接。
人生就是不断加深自我认知
华商报:你希望呈现给观众一种什么风格?
陈思诚:我觉得观众会看到一个耳目一新的年代戏,以前的年代戏相对来说制作是比较简单的、比较朴素的,这次我们一直在尽量地还原,我对美术和服装的要求就是尽量的还原那个年代的风貌。其实那个年代,上海作为东方巴黎、现代化的程度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,所以我们花了很多的成本在这个方面。我觉得现在呈现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。
华商报:这次你饰演主角洪三,你对这个人物是如何认识的?
陈思诚:洪三是一个特别复杂的,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明白的人。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的艺术形象应该是具有多面性的,就像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,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。观众会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特别强大的成长性。他对自我的认知也是一直在成长,关于对“远大前程”这四个字的认识,一开始他认为就是锦衣玉食甚至就是花天酒地。随着他经历多了,他对“远大前程”的认识在改变,他对爱情的认识也在改变。我觉得就像我们一样,所有人这一辈子的路程,就是对自我认知的一个不断的加深。
华商报:郭采洁演的富家女梦竹、佟丽娅演的林依依都和你有感情戏,两种类型的女性你更喜欢哪种?
陈思诚:梦竹那个角色可能代表着很多男孩心中的理想形象,富家千金,美艳不可方物,像女神那样的一个概念。而丫丫(佟丽娅)扮演的林依依,更像我们身边那种细水长流的一种爱情,它可能潜移默化的在你身边,但你是不自知的这样的一种感觉。另外还有一个伊莎我觉得是浅尝辄止的一种喜欢,就像涟漪一样。